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推动下,脂肪肝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一大隐患。
幸运的是,近年来提出的“肠-肝轴”理论为脂肪肝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益生菌的补充对于防治脂肪肝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经过太空诱变的太空益生菌,更是为这一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认识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堆积过多的病变,简单来说就是肝脏里脂肪堆积过量了。如果肝脏内蓄积的脂肪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在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以非酒精性肝病(NAFLD)最常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尤其在中国,NAFLD已成为取代慢性乙型肝炎的第一大慢性肝病。
过去20年我国成人NAFLD 汇总患病率为29.6%,男性(34.8%)高于女性(23.5%),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NAFLD 患病率分别为66.2%和51.8%。
脂肪肝的发展过程
脂肪肝作为肝脏损伤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单纯性脂肪肝:无明显症状,多数在体检时B超提示“明亮肝”。
脂肪性肝炎:症状轻微、偶有腹胀不适、转氨酶轻度升高。
脂肪性肝纤维化:肝脏组织学有明显纤维化改变,症状上可有恶心、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转氨酶反而下降或接近正常。
脂肪性肝硬化:可进展至终末期肝病或肝癌。

但值得庆幸的是,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常常可以恢复正常。
对抗脂肪肝
脂肪肝发生与代谢紊乱相关。改善代谢紊乱、保护肝细胞功能,是目前治疗脂肪肝的主要目的。
尽管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脂肪肝,但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以及补充益生菌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通过益生菌辅助治疗脂肪肝,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补充益生菌
我国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制定了“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提出益生菌对脂肪肝、肝硬化有效。


多项科学研究证明,益生菌可以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和血清转氨酶水平,对NAFLD动物模型和患者均有有效的治疗效果。
太空益生菌
在众多益生菌种类中,经过太空诱变的益生菌——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菌株,凭借其高产胞外多糖(EPS)的能力以及EPS所具备的多种生理功能,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段。(专利号:201810113533.9)

研究表明,EP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促进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以及抑制脂肪肝形成等多种生理功能。
与地面原始菌株相比,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菌株的产胞外多糖(EPS)能力显著提升,多糖粗品产量高达2.0g/L,比地面原始菌株提高了53.85%。该菌株曾全程搭载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航天器进入太空,在太空独有的微重力、高真空、极端温差、弱磁场以及高能粒子辐射等特殊环境下历经63天内源性诱变。返回地球后,经过严格的高通量筛选与培育流程,由科学家们成功优选出发生正向突变的新菌株。
作用机制
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在NAFLD防治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代谢紊乱
该菌株可以调节宿主的血脂代谢和血糖代谢,降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增强抗氧化能力
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菌株通过提高宿主的抗氧化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如丙二醛,MDA)的水平保护肝脏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其产生的EPS对DPPH的清除率高达85.60%,进一步体现了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
肠道微生物群调节
与地面原始菌株相比,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菌株在耐受胃肠道逆环境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该菌株在不添加保护剂的情况下,经人工模拟胃液3小时后存活率高达93.73%,比地面菌株提高了15.28%;人工模拟肠液8小时后存活率仍为71.60%。

这种高存活率确保了足够的活菌数能够到达肠道并定植,在肠道内能够竞争性排斥有害菌,促进有益菌的增殖,从而恢复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这一作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还为脂肪肝的防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短链脂肪酸(SCFA)的产生
该菌株在肠道内能够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SCFA),这些SCFA在脂质代谢和肠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丙酸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能量消耗来发挥抗肥胖作用。
调节免疫反应
益生菌可以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TLR)等免疫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
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菌株凭借其独特的太空背景和显著的功能特性,在改善代谢紊乱、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平衡、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及调节免疫反应等方面均表现出色。这些多重作用机制协同作用,不仅有助于减轻肝脏的脂肪堆积和炎症反应,还能提升宿主的整体免疫功能,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手段。
最后提醒大家,健康体检不可忽视,通过简单的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查等手段,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肝脏的健康状况,从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肝脏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