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太空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有效降低坏胆固醇含量,阻断胆固醇代谢引发的血管破坏通路,为对抗冠心病提供新的科学路径。
冠心病:沉默的“血管杀手”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心脏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壁被胆固醇、脂肪等物质逐渐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一旦血管完全堵塞,就可能引发心梗,危及生命!

冠心病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近年来,这一疾病日益年轻化,越来越多30-40岁的年轻人,甚至20多岁的“加班族”、“外卖党” 被确诊。
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较多,除年龄、遗传、性别等不可控因素外,还与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过度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糖尿病和压力等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关。
胆固醇
冠心病,绕不开胆固醇这个关键角色:
总胆固醇:血管健康的 “信号灯”——总胆固醇(TC)作为脂代谢关键指标,是血液中各类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其浓度高低直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血管里的“坏分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外号“坏胆固醇”,像个“只送不收的快递员”,只会将肝脏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却从不负责“回收”!这些被送走的胆固醇容易在血管壁堆积并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一旦斑块破裂或脱落,血栓瞬间堵塞血管,心梗、脑梗说来就来!
高密度脂蛋白:血管里的“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号“好胆固醇”,将肝外组织及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回收”到肝脏进行代谢,由胆汁排出体外,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益生菌疗法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对胆固醇和益生菌的研究中发现,服用益生菌后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显著降低,其核心原理如下:
肝脏将部分胆固醇合成胆汁酸,随后胆汁酸进入肠道,一般情况下,肝脏会通过肝肠循环对胆汁酸进行重复利用。但当肠道中的胆汁酸被特定益生菌分解后,肝脏就会发现“库存” 不足,不得不从血液中提取胆固醇来产生新的胆汁酸。血液中的胆固醇(包括危害血管的 “坏胆固醇” LDL-C、甘油三酯等)被大量消耗,从而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管堵塞风险。
简单来说:益生菌通过 “消耗” 肠道里的胆汁酸,迫使肝脏动用血液中的胆固醇来补充,从而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
太空益生菌:防治冠心病的革命性突破
天益空间生物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生态制剂关键技术开发北京市工程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共同在《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DOI:10.16289/j.cnki.1002-0837.2019.02.005)发表的重磅研究,揭示了经太空诱变后的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为冠心病防治提供了全新突破口!

该菌株曾全程搭载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进入太空,在太空独有的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极端温差以及弱磁场等特殊环境下历经63天“魔鬼训练”,其胞外多糖(EPS)产量飙升56.2%,能精准打击动脉粥样硬化。
实验实锤:8 周改写血管命运
坏胆固醇暴跌41.3%(P<0.05):高剂量组大鼠的 LDL-C 显著降低,肝脏总胆固醇减少46.6%(P<0.05),脂肪肝在显微镜下几乎消失。

抗氧化能力飙升:血清中“衰老毒素”MDA(脂质过氧化产物)减少45.6%(P<0.01),抗氧化酶SOD活性提升6.9%(P<0.01),显著修复血管内皮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强化肝脏保护:ALT(肝损伤指标)显著下降,肝细胞脂肪堆积与病变程度减轻,阻断“坏胆固醇”通过肝脏代谢引发的血管破坏通路。
这项融合航天医学与微生态研究的成果,证实太空诱变技术可提升益生菌的功能活性,为冠心病的防治开辟了“肠道-血管-肝脏”多靶点干预的新路径;更展现了航天生物技术在人类健康领域的转化潜力,为未来精准太空益生菌疗法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