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高胆固醇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关键风险因素,且这一健康问题正日益年轻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开始关注胆固醇水平,特别是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三项核心指标。
总胆固醇
体检报告中,总胆固醇(TC)指标反映了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量。如果这个指标偏高,意味着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可能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可以将血液及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后再排出体外,因此它常被称为“好胆固醇”。这个指标稍微偏高是有利于健康的,无需过度担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斑块突然脱落或破裂,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可以看出,总胆固醇指标的异常,尤其是LDL-C水平的升高,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是不容忽视的。
如何降低高胆固醇?
血液中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途径:体内合成(占比80%)和饮食摄入(占比20%)。为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需针对其来源“对症下药”,传统方式常采用改善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来降低体内的胆固醇水平。
改善生活习惯
饮食控制:建议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例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豆类以及全谷物等。
坚持运动:建议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跳绳等。
避免熬夜,确保每晚7-8小时的睡眠时间。
戒烟限酒:改善心肺功能、减轻肝脏负担,从而直接降低胆固醇水平。

尽管这种方法健康又安全,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代谢能力等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其效果可能会因人而异。而且大多数人难以长期坚持,使得降胆固醇的实际成效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药物治疗
主要是服用他汀类的一些降脂调脂药物,该法虽便捷有效,但长期服用会出现肌肉疼痛、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而且长期用药的花销也较大。

由此可见,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降胆固醇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
在这种背景下,太空益生菌逐渐崭露头角。科学家们发现,太空益生菌具有显著的降胆固醇效果,为解决高胆固醇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太空益生菌
把地面经过严格优选的微生物菌种通过搭载运载火箭或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在太空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利用太空中独有的微重力、高真空、极端温差、弱磁场以及高能粒子辐射等特殊环境,使菌株产生内源性诱变,再返回地面进行高通量筛选和培育,从而产生的优质新品种。
这种育种手段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没有外来基因的引入,不是转基因,其安全性是确定的。
据科学研究,这些历经太空特殊环境考验的菌株,堪称益生菌中的“特种部队”,其生存能力和抗逆性更强,在密度、活性、抗衰退和抗氧化等方面均比一般菌株更具优势,且具有抗辐射的特点。
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
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 - 119(专利号:ZL 201810113533.9)在太空特殊环境下发生的诱变,锻造了该菌株独特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性,为其在降低胆固醇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该菌株曾全程搭载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进入太空,在空间实验室历经63天诱变。

实验研究
2019年,在《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上发表的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实验引起了医学界、健康功能食品领域的广泛关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48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高脂血症模型组和分别接受低、中、高剂量空间SS18 - 119菌株的实验组。所有组别的大鼠均连续饲喂高脂饲料以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然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空间SS18 - 119菌株进行为期8周的灌胃干预。

实验结果显示,在灌胃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接受高剂量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菌株的大鼠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了46.6%(P < 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了41.3%(P < 0.05);中、高剂量组肝脏HDL-C含量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差异。

由实验数据可知,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菌株能够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开发新型降胆固醇药物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用机制
在探究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菌株的作用机制时,发现该菌株高产胞外多糖(EPS),多糖粗品产量高达2.0g/L,比地面原始菌株提高了53.85%。多项研究已表明,EP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促进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以及抑制脂肪肝形成等多种生理功能。
强抗氧化
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清除率高达85.60%,有效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由于氧化应激与胆固醇代谢紧密相关,当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时,会影响胆固醇的合成、转运和代谢,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该菌株通过减轻氧化应激,间接调节了胆固醇的代谢,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与地面原始菌株相比,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在人工模拟胃液3小时后存活率高达93.73%,比地面菌株提高了15.28%;在人工模拟肠液中8小时后的存活率仍保持在71.60%。

这种高存活率确保了足够数量的活菌能够抵达肠道并定植。在肠道内,这些活菌能够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降低肠道pH值。肠道环境的优化有助于促进胆汁酸循环以及胆固醇的排泄,进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提高胆盐水解酶活性
胆盐水解酶在体内能够水解结合态的胆盐,将其转变为游离胆酸,游离胆酸与胆固醇在酸性环境下形成共沉淀效应,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研究发现,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高产EPS可以促进更多的游离胆酸排泄,进而减少胆固醇含量。此外,EPS对胆固醇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够在肠道内与胆固醇结合,减少其被吸收到血液中的量。
综上所述,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通过多种机制协同作用,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为解决胆固醇相关健康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安全、有效的方案。同时,该空间菌株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或保健品的原料使用。展望未来,太空益生菌的后续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将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贡献。